技术文章  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详细内容

煤炭浮沉试验方法(上)

发布时间:2012-03-12   点击次数:2909次

煤炭浮沉试验方法

GB/T—478-2008

前言

本标准修改采用ISO7936:1992《硬煤    浮沉性的测定与表示   仪器和程序的一般指导》

本标准根据ISO7936:1992重新起草。为了方便比较,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标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。

 考虑我国的国情,要在采用SO7936:1992时做了一些修改,将定性描述改为操作步骤描述,其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示在他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。在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。

为便于使用,本标准还做了了下列编辑性修改:

a)“本国际标准”一词改为“本标准”

b)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。

本标准代替GB/T478—2001《煤炭浮沉试验方法》和GB/T19092--2003《粉煤浮沉试验方法》。

本标准与GB/T478--2001和GB/T19092--2003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:

——增加了“大浮沉”和“小浮沉”的定义。

——验证了试验结果准确性的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差值由2%改为1%;

——修订了验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煤样灰分大于或等于15%的计算公式。

——增加了附录A和附录B。

本标准的附录A、附录B、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。

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。

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42)归口。

本标准起草单位: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。
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杨俊利、邢玉梅、曹学章、李泽普、安文华、李少章。

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

——GB/T478——1964,GB/T478--1980,GB/T478---1987,GB/T478--2001。

------GB/T19092——2003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GB/T478——2008

煤炭浮沉试验方法

1  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浮沉试验的煤样、浮沉试验室、设备(器具)与仪器、重液配制、试验准备、试验步骤、分析化验项目和结果整理。

本标准适用烟煤和无烟煤,褐煤可参照实行。

2   规范性引用文件

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(不包括勘误的内容)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,然而,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否使用这些文件和最新版本。几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。

 GB 478  煤样制备方法(GB 474---1996,cqvISO 1988:1975)

3  术语和定义
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。

3.1

大浮沉  rioat   and  sink  analysis  or coal  

对粒度大于0.5mm的煤炭进行的浮沉试验。

3.2

小浮沉flnc conl float and sink nnalysis

对粒度小于0.5mm的煤炭进行的浮沉试验。

4  煤样

4.1  总则

4.1.1 煤样制备应符合GB474的规定

4.1.2  浮沉试验煤样的质量根据不同的试验项目确定。

4.2   大浮沉

4.2.1  原煤

原煤各粒级煤样最小量参照表1执行。

表  1  给定粒级煤样最小质量

 

4.2.2  选煤厂产品

4.2.2.1  精煤、中煤和矸石因密度组成分布不均(集中于某些密度级),为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各密度级有足够的分析试样,所需煤样质量应适当增加,增加量一般要大于表1给定量的50%。

4.2.2.2  物料一经流出选别作业,应尽可能快地采样、试验。

4.2.3  选煤厂检查试验

进行选煤厂技术检查时,有些试验项目,例如:快速浮沉,煤样质量可低于表1的规定。

 4.3  小浮沉

4.3.1  煤样应是空气干燥状态,不应少于200g。

4.3.2  称重煤样4份,每份20g(称准至0.01g)。

5  浮沉试验室

浮沉试验应在浮沉试验室内进行在,室内面积不小于36m2,“小浮沉”时温不低于20℃,“大浮沉”时室温不低于16℃。

6 设备(器具)与仪器

6.1.大浮沉

6.1.1   重液桶:用耐腐蚀材料制成,桶高500mm-600mm,容积不少50L。

6.1.2  网底桶:用耐腐蚀材料制成,圆柱形,桶高比重液高50mm,直径比重液桶约小40mm,上口带有提把,桶底用网孔尺寸为0.5mm的金属丝编织方孔网制成。

 6.1.3  密度计:分度值为0.002g/cm3

6.1.4  干燥箱:自控温度,带鼓风机。

6.1.5  电子秤或(案)秤:最大称量为500kg(或200kg)、100kg、20kg、10kg和5kg的各一台,其感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。每次过秤的试样质量不应少于最大称重的事1/5。

表2  称量具精度

 

6.1.6   托盘(电子)天平):最大称量为1kg,感量0.001kg。

6.1.7  捞勺:用金属丝编织成网孔为0.5mm的方孔制成。

6.1.8  盘子:用耐腐蚀、耐热材料制成。

6.1.9  煤泥桶:规格与重液桶相同。

6.2 小浮沉

6.2.1  离心机:转速3000r/min,离心管4x250cm3

6.2.2  真心泵:极限真度0.05Pa。

6.2.3  恒温箱:调温范围50℃---200℃。

6.2.4  电子台秤:量程200g---500g,感量0.01g。 

6.2.5  液体密度:测量范围:1.00g/cm3-2.60g/cm3,测量精度0.002g/cm3

6.2.6  棋盘格:白铁皮制成,200mmx200mm。

6.2.7  通用玻璃器皿如烧杯、量筒、干燥器、滴瓶、下口瓶、漏斗等。

7.试验准备

7.1  大浮沉

7.1.1配制重液

7.1.1.1 密度范围通常应包括1.3g/cm3 、1.40g/cm3、 1.50g/cm3 、1.60g/cm 3 、1.70g/cm3、1.80g/cm3 1.90g/cm 3和200g/cm3 。必要时可增加小于1.30g/cm3和大于2.00g/cm3的密度级或减某些密度级(增加1.25g/cm3、1.35g/cm3等密度)。

7.1.1.2  一般选用氯化锌为浮沉介质。氯化锌易溶于水,可参考表3用水配制重液。然后用液体密度计(6.2.5)校验,直至达到要求值(密度值准确到0.002g/cm3 )。

表3 氯化锌重液配制参考表

7.1.1.3  高密度氧化锌重液(>1.80g/cm3)黏度大,容易发生沉淀,影响浮沉分离效果。此时可选用其他类型的无机高度重液(无毒、 无味、易溶于水)。

7.1.1.4  氯化锌有腐蚀性,在配制重液和进行试验时要避免与皮肤接触,穿胶鞋、戴口罩,胶皮手套、眼镜和围胶皮围裙等。

 7.2 浮沉

7.2.1 组装过滤系统(如图1),在烧杯、下口瓶等器皿上贴上相应的标签。

1——过滤瓶

2——下口瓶

3——T型三通玻璃管

4——橡胶管

5——布氏漏斗

6——短颈漏斗

7——橡胶塞

8——两通活塞

9——气液分离瓶

10——真空泵

图1过泵系统组装示意图

7.2.2  配制重液

7.2.2.1  氯化锌(工业品)或无机高密度液。

7.2.2.2  浓盐酸(CR)

注1:煤样容易泥化时,可以采用四氯化碳、苯和三溴甲烷配制重液。

    2:当重液密度大于1.70g/cm3时,建议采用无机高密度液。

7.2.2.2 重液密度为1.30g/cm3   1.40g/cm1.50g/cm3  1.60g/cm3  1.70g/cm3   1.80g/cm3 t和2.00g/cm3 。必要时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密度级。

7.2.2.3  配制有机重液和试验时,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且按7.1.1.4执行。

7.2.2.4  配制氯化锌重液时,应经减压过滤去杂质。

7.2.2.5  配制氯化锌重液可参照表3进行,配制有机重液时,可参照表4进行并用液体密度计(6.2.5)检测配制的重液密度。

 7.2.2.6  无机高密度重液可用水稀释或蒸发浓缩的方法配制。

7.2.3  滤纸应先在恒温箱(6.2.3)内烘干,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(称准至0.01g)记录。

7.2.4  在烧杯内配制质量分数为10%的盐酸,冷却后移入滴瓶内。

表4 有机重液配制参考表

  

8 试验步骤

8.1  大浮沉(以氯化锌为例)

8.1.1  将配好的重液装入重液桶中,并按密度大小顺序排好,每个桶中重液面不低于350mm,最低一个密度的重液应另备一桶,作为每次试验时的缓冲液使用。

8.1.2  浮沉试验顺序一般是从低密度逐步向高密度进行,如果煤样中含有易泥化的矸石或高密度物含量多时,可先在最高的密度液内浮沉,捞出的浮物仍按由低密度向高密度顺序进行浮沉。

8.1.3  当试样中含有大量中间密度的物料时,可先将煤样放入中间密度的介质中大致均匀的分开,再按8.1.2进行试验。

8.1.4  浮沉试验之前先将煤样称量,放入网底桶内,每次放入的煤样厚度一般不超过100mm。用水洗净附着在煤块上的煤泥,滤去洗水再进行浮沉试验。收集同一粒级冲洗出的煤泥水,用澄清法或过滤法回收煤泥,然后干燥称重,此煤泥通常称为浮沉煤泥。

 8.1.5  进行浮沉试验时,先将盛有煤样的网底桶在最低一个密度的缓冲液内浸润一下(同理,如先浮沉高密度物,也应在该密度的缓冲液内浸润一下),然后提起斜放在桶边上,滤尽重液,再放入浮沉用的最低重液桶内,用木棒轻轻搅动或将网底桶缓缓地上下移动,然后合其静止分层,分层时间不少于下列规定。

a)粒度大于25mm时,分层时间为1min——2min。

b)最小粒度为3mm时,分层时间为2min——3min

c)最小粒度为0.5mm——1mm时,分层时间为3min——5min。

8.1.6  小心地用捞勺按一定方向捞取浮物,捞取深度不得超过100mm。捞取时应注意勿使沉物搅起混入浮物中。待大部分浮物捞出后,再用木棒搅动沉物,然后仍用上述方法捞取浮物,反复操作直到捞尽为止。

 8.1.7  把装有沉物的网底桶慢慢提起,斜放在桶边上,滤尽重液,再把它放入下一个密度的重液桶中。用同样方法逐次按密度顺序进行,进到该粒煤样全部做完为止。最后将沉物倒入盘中。在试验中应注意回收氯化锌溶液。

8.1.8 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随时调整重液的密度,保证密度的准确。

8.1.9  各密度级产物应分别滤去重液,用水冲净产物上的氯化锌(最好用热水冲洗),然后在低于50℃温度下进行干燥,达到空气干燥状态再称重。

8.2  小浮沉试验

8.2.1  当使用氯化锌重液和无机高密度液时

8.2.1.1  对配好的各重液的密度必须进行一次校验,密度值准确到±0.002g/cm3

8.2.1.2  将称量好的4份煤样分别移入4只离心管内,并加入少量密度为1.300g/cm3 的重液,玻璃棒搅拌,使煤样充分润湿,然后加入同一密度的重液,边加边搅拌,同时冲洗玻璃棒和离心管壁的煤粒,直至液面的高度不离心管高度的2/3为止。

 

联系我们 

地址:金山工业园区淇山南路85号
电话:0392-2643677
邮箱:htyq@hbhtyq.com
传真:0392-3253111
邮编:458030

联系人:龙经理
13939283560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